• <nav id="6oa2s"><big id="6oa2s"><video id="6oa2s"></video></big></nav><strong id="6oa2s"><pre id="6oa2s"></pre></strong>

    <button id="6oa2s"><object id="6oa2s"><menuitem id="6oa2s"></menuitem></object></button>

      <th id="6oa2s"></th>
      <th id="6oa2s"></th>

    1. <em id="6oa2s"><strike id="6oa2s"></strike></em>
    2. <button id="6oa2s"><tr id="6oa2s"><u id="6oa2s"></u></tr></button><th id="6oa2s"></th>

    3. 省委省政府發布《關于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實施意見》

      作者:

      來源: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

      發布時間:

      2021-04-01 10:43


      中共湖南省委 湖南省人民政府

      關于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實施意見

      (2021年3月7日)

       

      “十三五”時期,全省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三農”工作的重要論述和對湖南工作的重要講話指示精神,現代農業建設取得重大進展,新時代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如期完成,農村居民收入保持較快增長,鄉村振興實現良好開局,農村即將同步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為建設現代化新湖南奠定了堅實基礎。

      “十四五”時期是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重點難點在“三農”,潛力后勁在“三農”,基礎支撐在“三農”。全省要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決策部署,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全面推進鄉村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努力構建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的發展新格局。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以及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精神,深入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湖南工作系列重要講話指示精神,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圍繞實施“三高四新”戰略,大力發展精細農業,深入推進“六大強農”行動,打造農業農村“百千萬”工程升級版,推進農業優勢特色千億產業全產業鏈發展,抓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小農戶與現代農業有機銜接,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健全城鄉融合發展機制,扎實推進鄉村建設行動,不斷深化農業農村改革,促進農民持續穩定增收,加快形成工農互促、城鄉互補、協調發展、共同繁榮的新型工農城鄉關系,為建設現代化新湖南提供重要支撐。

      (二)目標任務。2021年,脫貧攻堅成果持續鞏固,脫貧攻堅政策體系和工作機制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平穩過渡;糧食播種面積穩定在7085萬畝以上、產量穩定在603億斤左右,生豬產能恢復到常年水平;農業農村“百千萬”工程升級版和“六大強農”行動深入推進,農業優勢特色千億產業不斷壯大,種業創新、智慧智能農機產業鏈發展取得積極進展;農產品質量安全和食品安全水平進一步提高;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快于城鎮居民和全國平均水平;鄉村建設行動全面推進,創建300個以上省級美麗鄉村示范村、100個省級特色精品鄉村;農村改革不斷深化;農村社會保持和諧穩定。到2025年,全省十大農業優勢特色產業全產業鏈產值全部超過或接近千億,農業農村現代化取得重要進展,農業基礎設施現代化邁上新臺階,農村生活設施便利化初步實現,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明顯提高。

      二、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三)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在5年過渡期內,保持現有主要幫扶政策總體穩定,逐步由集中資源脫貧攻堅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平穩過渡,做到工作不留空檔、政策不留空白。健全防止返貧監測和幫扶機制,持續跟蹤易返貧致貧人口收支變動、“兩不愁三保障”鞏固情況,繼續精準施策,堅決防止發生規模性返貧現象。扎實做好易地搬遷后續幫扶工作,從穩定就業、產業發展和提升完善配套設施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進一步強化安置區社區管理服務。發展農村慈善事業。加強扶貧項目資產管理和監督,全面摸清底數,加強分類管護。

      (四)接續推進脫貧地區鄉村振興。實施脫貧地區特色種養業提升行動,加快補上技術、設施、營銷等短板。深化拓展消費幫扶。提高農民工組織化程度,注重培育勞務品牌。統籌用好公益崗位,延續扶貧車間優惠政策,調整優化生態護林員政策,在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領域推廣以工代賑方式,促進脫貧人口和低收入人口穩定就業。在脫貧地區重點建設一批區域性和跨區域重大基礎設施工程,提高脫貧地區教育、醫療等公共服務水平。完善對口支援、社會力量參與幫扶等機制。

      (五)建設鄉村振興示范區。堅持因地制宜、分類施策、典型引領,梯次推進鄉村振興,重點抓好1個示范市、14個示范縣、若干重點縣和一批省級示范點。積極推進湘贛邊區域合作示范區鄉村振興建設,挖掘湘贛邊紅色文化、革命老區特色和優勢,統籌推進湘贛邊區域現代農業、“湘贛紅”品牌打造、鄉村旅游、紅色旅游、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生態環境治理和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在韶山至井岡山“兩山”鐵路沿線打造一批鄉村振興樣板村,建設湘贛邊“美麗走廊”。抓好大湘西片區、水庫移民后期扶持地區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銜接示范。

      (六)健全農村低收入人口常態化幫扶機制。完善基層主動發現機制,對易返貧致貧人口開展動態監測,實施分層分類精準幫扶。對有勞動能力的農村低收入人口,堅持開發式幫扶,幫助提高內生發展能力。對喪失勞動能力且無法通過產業就業獲得穩定收入的人口,以現有社會保障體系為基礎,按規定納入農村低保或特困人員救助供養范圍,并按困難類型及時給予專項救助、臨時救助。穩步提高農村低保水平。

      三、扛穩糧食安全重任,保障重要農產品供給

      (七)堅持不懈抓好糧食生產。把糧食生產擺在“三農”工作首要位置,嚴格落實糧食安全黨政同責要求和糧食安全省長責任制,確保糧食播種面積、產量穩定。大力實施專業化集中育秧,穩定雙季稻面積。充分利用缺水田和旱土資源發展旱雜糧生產。補劃調整糧食生產功能區。堅決遏制耕地拋荒。推廣以良種為核心的穩產高產技術,切實提高糧食單產水平。做優做強湘米產業工程,加快推進“一企一片一種”優質口糧供應基地建設,加快發展高檔優質稻。積極落實國家糧食安全產業帶建設,改善基礎設施條件,提升糧食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深入推進優質糧食工程。優化重要農資供應服務。加大對產糧大縣支持力度。推進糧食收儲制度改革,堅持“先檢后收”制度,完善地方臨儲收購、企業社會責任儲備機制,提升糧食收儲調控和應急保障能力。開展糧食節約行動,減少生產、流通、加工、存儲、消費環節損耗浪費。

      (八)穩定豬、菜、油等重要農產品供給。堅持“菜籃子”市長負責制,深入實施優質湘豬工程,開展標準化規模養殖示范創建,推進養宰加銷全產業鏈建設,鞏固生豬產能恢復勢頭。培育壯大牛羊、特色家禽產業。優化畜禽屠宰產能布局,支持養殖主產區和大型養殖企業發展畜禽屠宰加工。毫不放松做好非洲豬瘟防控。抓好蔬菜、油菜、特色水產業發展。

      (九)大力推進種業創新。與國家部委開展種業創新省部共建,構建具有國家戰略的現代種業發展新格局。加強農業種質資源保護開發利用,開展種質資源普查收集,新建、改擴建一批種質庫(場、圃),加快建立種質資源創制、鑒定評價平臺和共享信息數據庫。推進岳麓山種業創新中心建設,有序推進生物育種產業化應用。實施農作物、畜禽和水產良種聯合攻關,加強柑橘品種改良,支持第三代雜交稻、低鎘品種、耐鹽堿水稻品種、優質綠色雜交新品種的研發,全力攻克雜交稻高產高效制種技術,啟動優質生豬自主選育工程。加強種子種苗良繁基地建設,加強新品種集中展示。以南繁基地為集聚區,創建種業產業園和組建種業創新聯盟。做優做強種業龍頭企業,健全商業化育種體系。強化種業安全監管,加強育種領域知識產權保護、測試站和種業體系建設。

      (十)嚴守耕地紅線。堅持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統籌布局生態、農業、城鎮等功能空間,科學劃定各類空間管控邊界,永久基本農田和耕地面積落實到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堅決制止耕地“非農化”、防止“非糧化”。明確耕地利用優先序,永久基本農田重點用于糧食特別是水稻生產,一般耕地主要用于糧食和蔬菜、油菜等農產品生產。明確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不同的管制目標和管制強度,嚴格控制耕地轉為林地、園地等其他類型農用地,強化土地流轉用途監管,確保耕地數量不減少、質量有提高。加強和改進建設占用耕地占補平衡管理,嚴格新增耕地核實認定和監管。加強耕地保護督察和執法監察,將嚴禁違規占用耕地開展綠化造林、挖湖造景、非農建設等行為納入考核內容。深入推進農村亂占耕地建房專項整治行動,杜絕新增農村亂占耕地建房行為。

      (十一)鞏固提升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以永久基本農田保護區、糧食生產功能區、重要農產品保護區為重點區域,實施新一輪高標準農田建設規劃,提高建設標準和質量,健全管護機制,2021年度新建460萬畝高標準農田。在高標準農田建設中增加的耕地作為占補平衡補充耕地指標在省域內調劑,所得收益用于高標準農田建設。加強機耕道修建,繼續實施果菜茶田土宜機化改造。推進設施農業產業片、“五小水利”工程建設。抓好農田集中整治,實施大中型灌區續建配套和現代化改造。加快發展高效節水灌溉。加快犬木塘、椒花、毛俊等水庫建設,扎實推進錢糧湖垸等三垸蓄洪工程和洞庭湖區重點垸堤防加固,抓好大興寨水庫、引資濟漣等項目前期工作。實施防汛抗旱水利提升工程,推進中小河流、主要支流治理和重點集鎮防洪排澇能力建設,完成小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500座以上。支持建設一批山塘水窖。抓好防汛抗旱和農業防災減災。

      (十二)打造智慧智能農機產業鏈。以智慧智能為發展方向,依托重點農機企業,著力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建設農機裝備創新研發中心,打造智慧智能農機整機制造集群、農機零部件配套生產集群。制定智慧智能農機制造業五年規劃。與國家部委共同推進智慧智能農機產業鏈高質量發展。培育湘產農機標桿企業、標桿產品、標桿品牌。支持高端智能、丘陵山區農機裝備研發,加強“改機適地”和農機農藝融合研究,扶持一批龍頭企業,加強農機產品設計、生產、服務的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技術改造。補齊水稻機插機拋和稻谷烘干、設施農業及茶葉、林果、畜禽機械化短板。創建水稻、油菜生產全程全面機械化示范縣。全面落實農機推廣服務“331”機制,推進農機購置補貼、農機作業補貼,創建一批現代農機合作社、示范社和全程機械化綜合農事服務中心。持續推進拖拉機安全頑瘴痼疾專項整治和“平安農機”創建。

      四、大力發展精細農業,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

      (十三)持續打造農業優勢特色千億產業。把打造農業優勢特色千億產業作為鄉村產業振興的標志性目標任務,突出品牌引領、加工主導、科技支撐、融合發展,加強資源整合、政策集成,全面落實農業優勢特色千億產業專項規劃,2021年力爭油料(茶油、菜籽油)、茶葉全產業鏈產值接近千億。大力推進農業優勢特色千億產業集群發展,每個產業重點培育1-2個省級產業集群,分類打造產業核心區、輻射區和加工物流集散區。以縣市區為單位,創建一批農業現代化示范區,統籌推進現代農業產業園、農業科技園、特色產業園、農產品加工園、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等建設。穩步推進反映全產業鏈價值的農業及相關產業統計核算。

      (十四)深入推進品牌強農。完善品牌建設規劃,建立健全省市縣品牌共建共享機制。構建“湖湘優品”區域公用品牌體系,繼續抓好“兩茶兩油兩菜”等省級區域公用品牌建設。“十四五”時期實現農業優勢特色產業省級區域公用和片區品牌全面覆蓋。支持地方特色農產品品牌建設,每年發布一批“一縣一特”優秀農產品品牌。引導市場主體創建知名農業企業品牌和產品品牌。支持開展農產品“三品一標”認證,抓好品種、品質、品牌和標準化生產。加強農產品品牌推介,繼續加大在央媒廣告宣傳力度。發揮廣電“湘軍”等傳媒優勢,實施“湘媒”推“湘品”行動。建立農業品牌目錄制度,加強農業品牌知識產權保護,強化品牌運行監測。

      (十五)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堅持產業融合強農,實施農產品加工提升行動,打造生態綠色食品產業鏈。鼓勵農產品加工科研機構積極對接企業,加速成果轉化和加工企業技術升級。深入推進“百企”工程,培育標桿企業,做大做強國家和省級龍頭企業,引導中小微企業發展壯大。大力開展招商引資,引進大企業、大集團,實施一批對產業上下游發展有輻射帶動效應的優質項目,引導社會資本全產業鏈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完善農產品供應鏈基礎設施、冷鏈物流倉儲設施和產地預冷設施,加快區域性冷鏈物流基地建設,發展田頭市場,推動農產品加工向產地下沉、與銷區對接。構建現代產業體系,抓好“糧頭食尾”“農頭工尾”,發展農產品產地初加工,把產業鏈主體留在縣域,讓農民更多分享產業增值收益。實施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精品工程。

      (十六)強化現代農業科技和人才支撐。深入實施科技強農行動,推進科技支撐農業優勢特色千億產業計劃,部署推進一批重大科技項目,加大關鍵共性核心技術攻關。加強農業科技領域基礎研究,加快創新基地平臺提質升級。多途徑建設科技企業孵化器、院士工作站、星創天地、農業試驗示范基地等科技成果轉化平臺。加快先進適用技術集成創新與推廣應用。繼續抓好省級產業技術體系建設。推進益農信息社提質改造行動、農業物聯網示范工程、智慧農場和數字大米示范基地建設。支持建設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中國油茶科創谷、木本油料資源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和全國油茶特色農業氣象服務中心。推進人才強農行動,加強引導激勵,吸引更多人才投身現代農業發展和鄉村振興。深入實施科技特派員制度,依托科技專家服務團帶動萬名科技人員服務農業農村發展。扎實推進高素質農民培育,組織參加技能評價、學歷教育等活動。培養壯大“土專家”“田秀才”隊伍。引導農村創新創業。培育發展“農村青年致富帶頭人”。加大農村定向大學生公費培養力度,依托省內高校培養師范生14000名、醫學生1500名、農技特崗人員1000名、水利特崗人員500名。

      (十七)推進農業綠色發展和質量安全建設。全面落實長江十年禁漁令,持續抓好退捕漁民就業安置保障工作,加強執法能力建設,健全常態化聯合執法機制。深入實施化肥農藥減量增效行動,開展有機肥替代化肥示范。推進秸稈綜合利用產業化發展,實施農膜、農藥包裝物回收行動。持續開展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完善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機制。發展種養融合、稻漁綜合種養、大水體生態養殖、林下經濟。推進農業節水增效。加快長江流域農業面源污染治理。強化動物防疫和農作物病蟲害防治體系建設,提升防控能力。深入推進農產品質量安全保障工程。加強全程全面標準化生產與質量控制,深化農產品“身份證”管理,大力推進食用農產品合格證制度、質量安全追溯管理。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信用體系建設,構建產地準出和市場準入制度,繼續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創建。開展打擊農村假冒偽劣食品專項執法行動。鞏固“大棚房”清理整治成果。強化河湖長制。持續推進小水電清理整改。實行林長制,開展國土綠化行動,持續推進生態廊道建設。

      (十八)促進小農戶與現代農業有機銜接。著力培育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完善小農戶與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利益聯結機制。大力扶持小農戶發展成為家庭農場,完善家庭農場名錄管理制度,全面實施家庭農場培育計劃,加強示范創建。積極開展農民合作社質量提升整縣推進試點,培育創建一批農民合作社示范社、聯合社。支持由供銷合作社、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牽頭,與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組建農業產業化聯合體。建設區域性農業社會化綜合服務中心,打造一批省級示范中心。鼓勵各類服務主體圍繞農業產前、產中、產后各環節開展社會化服務。加快健全現代農業全產業鏈標準體系,推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按標準生產,培育農業龍頭企業標準“領跑者”。

      (十九)推動農業開放發展。圍繞打造內陸地區改革開放高地,大力推進開放強農行動。辦好第23屆中國中部(湖南)農業博覽會。充分利用扶貧832平臺、省優質農產品展示展銷服務中心等平臺,引導省內外采購商與脫貧摘帽地區及全省產地精準對接。支持湖南優質農產品入駐電商平臺銷售,構建長效機制,打造“永不落幕農博會”。深入推進電子商務進農村和“互聯網+”農產品出村進城。引導優質農產品企業進駐北京、上海、廣東等地開設品牌旗艦店、專營店和專柜。深度對接粵港澳大灣區,全方位融入長江經濟帶,推進“湘江源”蔬菜等農產品拓寬市場。用好中國(湖南)自由貿易試驗區、中非經貿博覽會等平臺,促進農產品“優進優出”。培育跨國農業企業集團,引導農業企業成立產業聯盟。支持企業建設境外湖南農產品展示展銷中心。以種業、農機裝備、農業科技人才等為重點,推動農業“走出去”。

      五、大力實施鄉村建設行動,提升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水平

      (二十)加快編制村莊規劃。統籌縣域城鎮和村莊規劃建設,科學布局鄉村生產生活生態空間,分類推進村莊規劃的編制與實施。2021年基本完成縣級國土空間規劃編制,對有條件、有需求的村莊盡快實現規劃全覆蓋。加強村莊風貌引導,保護傳統村落、傳統民居和歷史文化名村名鎮、少數民族特色村鎮。不搞大拆大建,不刮風搞運動。處理好農村宅基地改革管理和村莊規劃的關系,積極引導農民參與規劃編制和科學合理建房,避免出現規劃與執行“兩張皮”現象。培養專業鄉村規劃隊伍,組織動員社會力量開展規劃服務。加強村莊規劃基礎研究。落實縣鄉級政府統籌推進鄉村規劃編制與實施的主體責任。

      (二十一)加強鄉村公共基礎設施建設。繼續將解決農民“急難愁盼”問題納入省委、省政府重點民生實事項目。深入開展“四好農村路”示范創建,規范推進城鄉客運一體化,全面實施路長制。完成農村公路提質改造4000公里,農村公路安防設施建設10000公里,推動鄉鄉通三級路建設,加強農村資源路、產業路、旅游路建設,逐步提升建制村通雙車道水平。推進農村公路危橋改造。繼續用好中央車購稅補助地方資金、成品油稅費改革轉移支付、地方政府債券等支持農村公路發展。深化農村公路管理養護體制改革,市縣兩級嚴格按要求落實農村公路管理養護資金。實施農村供水保障提升工程,加強中小型水庫等穩定水源工程建設和水源保護,實施規模化供水工程建設和小型工程標準化改造,因地制宜推進城鄉供水一體化,提高農村自來水普及率。全面鞏固提升農村電力保障水平。推進燃氣下鄉。加快數字鄉村建設,建設農業農村大數據平臺,繼續實施農村通信網絡提升工程,在應用需求明確的農業園區、景區、重點村鎮有序部署第五代移動通信(5G)、移動物聯網。完善農業氣象綜合監測網絡,提升農業氣象災害防范能力。推進快遞服務進村,實現縣鄉村三級物流配送全覆蓋。加強村級客運站點、文化體育、公共照明等服務設施建設。健全鄉村基礎設施建管長效機制,鼓勵各地將管護費用納入財政預算。

      (二十二)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動。加大農村廁所革命力度,全面推行“首廁過關制”,改(新)建100萬個農村戶用衛生廁所和1000座農村公用廁所,統籌農村改廁和污水治理,開展廁所糞污處理和資源化利用試點示范。推廣城鄉生活垃圾一體化治理模式,逐步基本實現農村生活垃圾收運處置體系全覆蓋,探索建立區域性終端處置設施,推進農村生活垃圾治理付費機制。每個縣市區至少選擇一個鄉鎮開展農村生活垃圾分類減量全覆蓋試點示范,一類縣和其他有條件的縣市區基本做到全覆蓋。擴大供銷合作社農村生活垃圾和資源回收利用網絡服務覆蓋面。優先推進農村生活污水、黑臭水體治理,重點在湘江干流、洞庭湖流域、水源保護地等地區開展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繼續推進鄉鎮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四年行動。開展水系連通及農村水系綜合整治、鄉鎮樣板河湖打造。推進宜居農房建設試點。推進農村住房安全隱患排查整治。深入推進村莊清潔行動。加快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各項法規制度與標準體系建設。深入實施“千村美麗、萬村整治”工程、“萬企興萬村”“同心美麗鄉村”建設,創建一批美麗鄉村、秀美屋場、五美庭院。建立省領導聯點美麗鄉村示范片建設機制。

      (二十三)加快特色小鎮建設和城鄉融合發展。深入落實支持省級特色產業小鎮發展的政策意見,把特色小鎮建設成為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平臺、新型城鎮建設的新空間、城鄉融合發展的新支點、傳統文化傳承保護的新載體。加強制度創新、激勵約束和規范管理,重點打造省級特色農業小鎮、特色工業小鎮、特色文旅小鎮。支持特色小鎮積極引進優秀小鎮運營方和特色產業鏈配套企業,鼓勵開展結對聯創。加快縣域內城鄉融合發展,促進城鄉要素自由流動、平等交換和公共資源合理配置。將鄉鎮建成服務農民的區域中心,實現縣鄉村功能銜接互補。培育發展城鄉產業協同發展先行區,加大湘南湘西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建設力度。全面促進農村消費,暢通城鄉消費聯通渠道,加快工業品下鄉和農產品進城,推動消費新業態新模式向農村市場拓展。支持發展鄉村民宿。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向鄉村延伸覆蓋。積極推進擴權強鎮。支持有條件的城郊鄉鎮納入縣城規劃區。

      (二十四)提升農村基本公共服務水平。加快推進縣鄉村公共服務一體化發展。提高農村教育質量,多渠道增加農村普惠性學前教育資源供給,推進義務教育薄弱環節改善與能力提升計劃,加快芙蓉學校建設,保留并辦好必要的鄉村小規模學校,在優化布局基礎上提質改造,在縣城和中心鎮新建、改擴建一批高中階段學校。繼續推進縣域內義務教育學校校長教師交流輪崗,加強鄉村教師培養培訓工作。實施農村網絡聯校全覆蓋攻堅行動,加快推進優質教學資源和教學工具下鄉應用。加強涉農高校、職校和學科專業建設。全面推進健康鄉村建設,提高基層衛生服務水平和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提升村衛生室標準化建設和健康管理水平,推動鄉村醫生向執業(助理)醫師轉變。選建一批中心衛生院,提升鄉鎮衛生院醫療服務能力,達到二級醫院水平。實施疾控中心標準建設工程,提升縣級疾控機構應對重大疫情及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能力。加強縣域緊密型醫共體建設。加強農村婦幼、老年人、殘疾人等重點人群健康服務。推進中醫藥服務基層全覆蓋。完善統一的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落實困難群眾參保資助政策,做好醫療保險關系轉移接續,實現基本醫療保險全覆蓋。規范醫療救助管理。發展農村互助養老服務。加強社工人才隊伍建設。推進農村公益性殯葬設施建設。提高鄉村公共文化設施現代化水平,實施基層文化隊伍人才培訓計劃,高質量開展各類文藝文化下鄉惠民活動。建強用好縣級融媒體中心,實施“家門口十小”示范工程,持續推進農村基層綜合型文化服務中心建設。深化基層一門式公共服務建設。健全完善“湘融湘愛”農民工服務保障監測預警社會協作機制,抓好返鄉留鄉農民工就地就近就業。

      六、加強黨對“三農”工作的全面領導,確保鄉村振興順利推進

      (二十五)強化五級書記抓鄉村振興的工作機制。深入貫徹《中國共產黨農村工作條例》和我省實施辦法,落實“五級書記抓鄉村振興”要求,健全農村工作領導體制,建立健全上下貫通、精準施策、一抓到底的鄉村振興工作體系。市縣級黨委要定期研究鄉村振興工作。縣委書記應當把主要精力放在“三農”工作上。建立鄉村振興聯系點制度,省市縣級黨委和政府負責同志都要確定聯系點。開展縣鄉村黨組織書記鄉村振興輪訓。將鄉村人才振興納入黨委人才工作總體部署,強化人才服務鄉村激勵約束。

      (二十六)加強黨委農村工作領導小組和工作機構建設。充分發揮各級黨委農村工作領導小組牽頭抓總、統籌協調作用,成員單位出臺重大涉農政策、文件要征求同級黨委農村工作領導小組意見并進行備案。圍繞“五大振興”目標任務,設立由黨委和政府負責同志領導的專項小組或工作專班,明確牽頭單位、責任單位,制定工作方案,壓實工作責任。強化黨委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決策參謀、統籌協調、政策指導、推動落實、督促檢查等職能,加強各級黨委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機構設置和人員配置。

      (二十七)提升農村基層建設和鄉村治理水平。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推進抓黨建促鄉村振興。深入推進全面加強基層建設政策措施落實落地。持續整頓軟弱渙散村黨組織。有序開展鄉鎮、村集中換屆,選優配強鄉鎮領導班子、村“兩委”成員特別是黨組織書記。在有條件的地方積極推行村黨組織書記通過法定程序擔任村民委員會主任和村級集體經濟組織、合作經濟組織負責人,因地制宜、不搞“一刀切”。全面落實村黨組織書記縣級備案管理制度和村“兩委”成員縣級聯審常態化機制。堅持和完善向重點鄉村選派駐村第一書記和工作隊制度。推進鄉村治理試點示范創建,培育選樹一批鄉村治理先進典型,探索“互聯網+”網格管理服務模式。強化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在鄉村治理中的作用。建立村(社區)工作事項準入制度,依法厘清鄉鎮(街道)與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權責邊界。完善村規民約。加強鄉村法治宣傳教育,開展民主法治示范村創建,培育農村學法示范戶,推進鄉村法治文化建設,建設法治鄉村。發揮鄉村德治作用。加強鄉村治理模式集成推廣。加強新時代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深入開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宣傳教育,廣泛開展“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宣講。深化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開展農民豐收節等活動。深入挖掘湖湘文化資源,弘揚紅色基因,開展紅色教育。持續推進農村移風易俗,推動形成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打擊農村非法宗教活動,依法制止利用宗教干預農村公共事務和向未成年人傳教。做好農村反邪教工作。建立健全農村地區掃黑除惡常態化機制。深入推進鄉村“雪亮工程”和“一村一輔警”工程。加強縣鄉村應急管理和消防安全體系、能力建設,做好對重大事件的風險評估、監測預警、應急處置。

      (二十八)強化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投入保障。繼續把農業農村作為一般公共預算優先保障領域。逐年提高土地出讓收入支持鄉村振興的比例,2021年土地出讓收益計提用于農業農村的資金占比達到30%,且計提數不低于土地出讓收入的4%,確保到“十四五”期末分別達到50%以上、不低于8%。進一步健全完善涉農資金統籌整合長效機制。支持符合條件的現代農業設施建設和鄉村建設行動項目申報發行政府債券,加強高質量項目開發儲備。發揮財政投入的引領作用,支持以市場化方式設立鄉村振興基金。持續深化農村金融改革,增強為農服務能力。鼓勵銀行業金融機構建立服務鄉村振興的內設機構,保持農村商業銀行等縣域金融機構法人地位和數量總體穩定。推進銀行保險等金融基礎服務“村村通”試點。大力開展農戶小額信用貸款。鼓勵開發專屬金融產品支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農村新產業新業態,增加首貸、信用貸。推進保單質押、農機具和大棚設施抵押、活畜禽抵押等貸款業務。加大對農業農村基礎設施投融資的中長期信貸支持。因地制宜推動涉農信用信息數據庫建設,用3年時間基本建成比較完善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信用體系。加強農業信貸擔保政策支持。支持發展地方優勢特色農產品保險。健全農業再保險制度。發揮“保險+期貨”在服務鄉村產業發展中的作用。

      (二十九)深入推進農村改革。保持農村土地承包關系穩定并長久不變,穩步開展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長30年試點,推進農村土地經營權規范流轉和風險防范。探索實施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制度。落實盤活農村存量建設用地政策,實行負面清單管理,優先保障鄉村產業發展、鄉村建設用地。探索靈活多樣的供地新方式,滿足鄉村休閑觀光、農產品加工等產業分散布局的實際需要。規范開展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穩慎開展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探索宅基地所有權、資格權、使用權分置有效實現形式。規范開展房地一體宅基地日常登記頒證工作。鞏固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成果,發展壯大新型農村集體經濟。加強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和管理信息網絡平臺建設,提供綜合服務。保障進城落戶農民土地承包權、宅基地使用權、集體收益分配權,研究制定依法自愿有償轉讓的具體辦法。深化農業領域綜合行政執法改革。持續深化供銷合作社綜合改革,實施供銷合作社培育壯大工程,開展生產、供銷、信用“三位一體”綜合合作試點,健全服務農民生產生活綜合平臺。深入推進農業水價綜合改革、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積極探索水資源資產化改革。著力推進益陽市現代農業發展與改革試驗。

      (三十)健全鄉村振興考核落實機制。各市州黨委和政府年底前向省委、省政府報告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進展情況。完善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實績考核制度,對市縣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開展鄉村振興實績考核,納入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綜合考核評價內容,實行分類考核。加強考核結果應用,注重提拔使用鄉村振興實績突出的黨政領導干部。對考核排名落后、履職不力的市縣黨委和政府主要負責同志進行約談,建立常態化約談機制。強化鄉村振興督查。總結推廣各地鄉村振興經驗,在全社會營造共同推進鄉村振興的濃厚氛圍。

      全省各級各部門要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銳意進取、奮發有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確保實現“十四五”良好開局,以優異成績慶祝建黨100周年。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

      上一頁

      下一頁

      相關新聞

      三级a在线观看日本,综合激情丁香久久狠狠,久久精品国产99,久在线婷婷